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s://www.zghy.org.cn/item/455360344477323264《我的第一本“手工图画书”》课堂实录
执教/郭学萍
活动目标
图画书,又名绘本,指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故事的书籍。手工图画书是指由个人自行创作、设计、制作完成的一本书。透过手工图画书制作,让儿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听、说、读、写、画等多元智能,从“做一本书”去认识书、爱上书,爱上阅读。儿童应该有独立的书,有独立的文化,而传统意义上的习作教学,显得过于严肃。本次习作教学旨在打破常规思维,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给自己画像。让学生感受到习作原来可以这么好玩,从而增强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并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年级
四年级
课时
两课时
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父母是我们的出版社,生日是我们的出版时间,身份证是我们的书号。我们都是历经长达10个月的制版、装订,才终于面世,这就注定每一本书是不一样的。记得三年级时有一篇写作的要求的就是“给自己画像”,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
生:大家好,我叫李可欣。我有一张圆圆的猫咪脸,同学们都觉得很可爱,我却希望自己的下巴能像范冰冰一样尖尖的。我个子不高,皮肤很白。我的眼睛很大,像两个晶莹透亮的玻璃球,可是因为小时候虹膜没长好,所以是琥珀色的。我的爱好是弹古筝,吹长笛,写毛笔字。
师:她的自我介绍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很好,因为她不仅介绍了自己的外貌特点,还介绍了自己的爱好。
生:我觉得她在介绍外貌特点的时候,顺序有一点乱。
师:这点我也发现了,可以按照身高、脸型、眼睛这样的顺序稍微调整一下。下面请一个男同学来给自己用文字画个像。
生:我有一双小眼睛,一张大大的嘴和两条像月亮的眉毛。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捉坏蛋的警察。我最喜欢钓鱼,因为钓鱼不仅可以提神,还可以养身。
师:说得不错,可是熟悉的人知道你的名字,不熟悉的人都不知道你是谁。请补充说明一下。
生:大家好,我叫王星。
师:刚才,两位同学分别向我介绍了自己。这种用文字给自己画像的方式很“常规”。文贵在新,作文的创新就在于要敢于“打破常规”。你们想知道长辫子老师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吗?
(板书:打破常规介绍自己)
二、出示范本,猜读激趣
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图画书”)看,这是什么?
生:一本书。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书噢,这是我自己做了一本书,奇怪的是,这本书居然没有名字。还是让我们打开看看吧!
(画面:一轮满月)
师:这是什么?我又为什么要画这个东西?
生:这是月亮,因为你喜欢美丽的月色。
生:这是一轮圆圆的月亮,因为月圆之夜便是团圆之时,老师很喜欢一家人在一起的情景。
师:究竟是什么呢?我暂不揭开谜底,大家继续往下看。
(画面:一幅窗帘)
师:这又是什么?
生:这是一幅漂亮的窗帘,点缀着好看的流苏,老师喜欢把自己的家装饰得漂漂亮亮的。
生:这有点像老师的长头发。
生:也许噢!我们接着往下看。
(画面:一对星星)
生:这是两颗闪烁的星星,老师是一个浪漫的人,喜欢看窗外天上的星星。
生:这是闪闪发光的钻石,老师可能想要一枚美丽的钻戒。
师:如果能有这样一枚钻戒,确实不错!接着往下看。
(画面:一串珍珠)
生:这是一串晶莹夺目的珍珠,和老师脖子上戴的珍珠一样。
生:老师的牙齿很白,就像一颗颗洁白的珍珠。
师:牙齿如珍珠般美白,怎么听着像广告词?接着往下看。
(画面:一串音符)
生:这是一串音符,老师喜欢唱歌。
生:老师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每天的心情都非常愉快。
师:生活的本质是辛苦的,保持快乐的心情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主选择的。再往下看。
(画面:一条丝巾)
生:这是一条绸带,难道老师喜欢绸带舞?
生:我觉得这是一条丝巾,因为老师很喜欢戴围巾。
师:相处久了,你们都成了我的知音。继续往下看。
(画面:一本书)
生:这是一条书虫,说明老师很喜欢看书。
师:如果说我是一条大书虫,你们就是一条条小书虫,我们一起看最后一幅。
(画面:一个小女孩躺在山坡上的景象)
生:老师喜欢无忧无虑的生活。
生:老师喜欢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云,很惬意。
三、揭示内容,示范欣赏
师:你们看到这么多东西,有很多的想法。现在,我要公布答案。请八位同学开火车连起来读一遍。
图1:我的脸圆圆的,笑起来像一轮满月
图2:我喜欢留着齐眉的刘海,长长的头发像窗帘一样向两边分开。很多人都喜欢叫我“长辫子老师”,其实准确地说,应该叫“长头发老师”,因为我很少扎辫子。
图3:我非常喜欢小孩子,只要一看到他们,我的眼睛就会像星星一样闪烁着光芒。
图4:我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如果有人想用“妙语连珠”来形容我,应该不算过分吧!
图5:我喜欢听音乐,尤其喜欢听诺纳琼斯的《don’tknowwhy》。她的歌声空灵而具有穿透力,就像潺潺的流水缓缓地漫过湿润的青石板,让我感受到一份松弛。我还喜欢听朴树的《生如夏花》,常常听着听着,眼泪就下来了。所以,别人都说我太感性。
图6:我是典型的“丝巾控”,并且偏爱长丝巾。我承认我总是抵挡不住丝巾的诱惑,只要看上了一定要买回来。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条丝巾,因为我从未认真地数过。但是,如果每天换一条丝巾的话,我可以做到两个月不重复。
图7:我是一个十足的“大书虫”,对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虽然我已经工作很多年了,可我依然保持着上学时读书的样子。我喜欢每天背着一个装满书的旅行包,只要一有机会,便要把包里的书拿出来看一会儿。好几次因为太过于专注,以至于坐过了车站。
图8: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人。小时候,住在乡下。我喜欢躺在长满绿草的土坡上,任小草挠着我的脸,痒痒的;任泥土悄悄粘在衣服的一角,软软的。我一边聆听着着草丛中微小的声音,一边看天空的云彩,把它们想象成童话中的城堡、王子和公主。想着想着,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云,和它们欢乐地舞蹈……
四、封面封底,个性设计
师:噢,原来我画的就是自己啊!像这样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的方式,就叫“图画书”或者“绘本”。当然,作为一本完整的图画书,还需要有什么?
生:“封面”和“封底”。
师:有了封面,还得有书名。请大家帮我想一想。
生:长辫子老师、我是我、我是谁、大书虫、丝巾控、音乐迷……
师:在这些题目中,最有特点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生:我觉得“长辫子老师”这个书名最有特点,因为老师的辫子很长,一般人没有这么长的辫子。
师:我自己也喜欢“长辫子老师”这个书名,因为在我的一篇童话连载中,主人公就是“长辫子老师”,她理解儿童,有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是孩子们心中渴望的老师的样子。
(出示封面)
师:作为一本书的封面,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要忘了,那就是署名。如果这本书的文、图都是同一个人,就署名——文·图/郭学萍
(出示封底)
师:封底是一本书整体美的延续。封底设计是创意的延伸。下面给大家看一看我的这本图画书的封面和封底设计,也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图9:封面、封底展开图
五、独立创作,随机点拨
师:现在,我的这本图画书就做好了。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一本关于我的独一无二的、举世无双的“自传”。你们也想像长辫子老师这样给自己做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图画书吗?
生:独立创作。
师:来回巡视,随机点拨。
六、媒体展示,分享交流
生1:
封面:我——倪嘉亮
图1:许多人都认为戴眼镜很痛苦,但我认为,哦!那是一种享受!
图2:我是属于夜怕*进门的小*之一!
图3:可以这么说,电子游戏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图4:同学们都说我是一位大“活宝”。
图5:我的大门牙并没有起到“妙语连珠”的作用,反而使我成为一只“兔子”。
图6:我爱吹口哨,同桌却不爱听,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娱自乐嘛!
图7:这就是我!
生:倪佳亮的创作风格有点类似于《小屁孩日记》,有幽默感,并且特点鲜明。
生:我建议他把叙述顺序稍微调整一下,比如图6的内容属于外貌描写,可以放在前面介绍。
师:我同意你们的建议。
生2:
封面:我的自画像——严艺凡
图1:我呢,比较瘦。所以爸爸总想让我多吃点,可是我怎么吃也吃不胖。你说,这是不是我的福气呢?我呀,喜欢扎两个小辫子。因为我的头发不长,扎起来就会往上翘。
图2:嘿嘿,我的眉毛细细的、淡淡的,很精致。两个眼睛大大的,又黑又亮。我很可爱呢!
图3:看!这是我的房间。有不少蓝色哦。蓝色,可是我最喜欢的!因为,那是天的颜色,纯洁得一尘不染。
图4:这是我的书架,上面摆满了书!我爱读书,常常一直读到深夜。
图5:我好好喜欢游泳,喜欢被水拥抱。也喜欢浮在水面上。更重要的是:水是蓝色的,那是天的颜色。
图6:我爱吃鱼!喜欢鱼鲜美的味道、细嫩的肉质……更重要的是;鱼生活在水里,而水,是蓝色的。
图7:我想要一件这样的裙子,那些蕾丝花边好漂亮哟!更重要的是,这是我最喜欢的蓝色。
生:严艺凡的特点非常鲜明,尤其是喜欢蓝色这个特点,贯穿了这本书的始终。
师:我也觉得这个特点抓得非常好,典型,集中。
生3:
封面:我的自画像——王星
图1:我的脸就像这个苹果,红通通的,很可爱,人人见了都喜欢。
图2:我的头很像一只刺猬,摸着会感觉痛。
图3:我喜欢跑步,这也是我的强项和梦想。
图4:我想上天,到云上玩。
图5:我想坐飞机,因为我出生到现在没坐过一次飞机。
图6:我还想当顶级饭店的厨师,品尝并做出美味。
封底:这就是我——一个活泼男孩——王星
生:王星的图画书很完整,有封面,还有封底。
生:王星画得很好玩,书中的人看上去好幼稚,书中的语言也很简洁。
师:和你们一样,我也被这些笨笨拙拙的图画和文字打动了。
生4:
封面:我——刘俊贤
图1: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明星,我相信这个舞台终将属于我。
图2:我喜欢周杰伦的歌,尤其是他的《龙卷风》。
图3:我还有过梦——武学梦。
图4: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爱上了现代武器。
图5:囧是我最常见的表情。
图6:我也有些贪财,因为有了钱,就可以去买更多我想要的东西了。
图7:我想要……
生:刘俊贤的书好像没写完。
生:和前面几位同学相比,他的话更简短。
师:图画中能看懂的内容,就不需要文字赘述,图画书的特点就是图画和文字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所以,我喜欢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刘俊贤做的图画书。
生5:
封面:书虫——王子希
图1:我很喜欢狗。同时,我也是一个财迷,总幻想着自己的狗是只招财狗。
图2:我的腿并不长,但跑得挺快,别人都很羡慕我。
图3:我喜欢乡村。那里有清新的空气,一棵棵、一株株挺立的农作物都让我流连。我嘴还很馋,玉米可是我的最爱,婆婆种了一大片呢!
图4:我的性格有时很好,柔情似水,觉得同学都是那么可爱,家长是那么温柔、和蔼。我也会温柔、有耐心地对待每件事。
图5:我的美术不错。画的画也挺好看。不过我爱偷懒,老师说挑一幅画时,我往往会挑最简单的。
图6:我爱自然,不喜欢圈禁。我喜欢自由自在。
图7:我的内心正在蓬勃生长。
生:建议王子希把图2和图1的顺序对调一下,先介绍他的外貌特点,再介绍她的喜欢小狗的特点。
师:我也觉得这样调整一下更好!
生:这本图画书的最后一句话有些看不懂。
师:虽然最后一句话有些同学不太理解,我却非常喜欢,在我看来,生命是美好的,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在蓬勃生长,包括内心的渴望、梦想。
七、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尝试着做了自己的第一本图画书。有的同学动作快,当堂完成了自己的创作,有的同学还没有来得及完成。没关系,今天回去后,没有完成的同学继续完成,已经完成的同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没来得及上色的,可以给你的作品添上颜色,没有封底的,可以加一个封底,我想尽快看到每一位同学的作品,下课!
课堂评论涂鸦着习作:学表达的一种惬意之举
文/姜树华
“长辫子老师”总有着无限的魔法,让学生“入魔”,让听课老师“入迷”。用“手工图画书”点燃学生的习作兴致,不能不说是一条见证奇迹的魔术般习作新路。涂鸦着习作,从读懂绘本到制作绘本,让涂鸦遇上了文字,一路上学生在立意,具象,巧构,说到底在表达中学着表达。毋庸赘述,图画与文字都是表达,图画更感性,文字更深邃;图画更鲜活,文字更干练;图画更可视,文字更可品。在这样一个图画铺天盖地而来的时代,“长辫子老师”很入时地借助“手工图画书”这一形式,让学生变换着姿态表达,这样的习作来得更好玩,更亲切,更流畅。谁说这不是一种地道的习作课堂呢?在非连续性文本悄然火热的今天,“长辫子老师”已不只满足于手工图画书的阅读,而是把课堂变成了手工图画书的实践场。在感叹长辫子老师这一创举之际,让人不得不叹服她开启习作新路的笃定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手法的“魔力”。
当然,我们不仅仅折服于“长辫子老师”的习作教学创新,更赞叹于其习作教学中的让学理念。“学的课堂”不应仅呼声于阅读课堂,而应走进学生的所有课堂,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学”字当头,是“长辫子老师”习作课堂中的卓然姿态。所以孩子们学得自主,学得欢畅,学得入魔,学得丰盈。这样的学态随处可见:
让猜:在读图中学表达
课堂没有直接用手工图画的方式介绍自己,而是在欣赏长辫子老师的手工图画书中开启了帷幕;课堂也没有直接抛出相配的图文,而是在学生的一轮轮猜测中行进。
在“出示范本,猜读激趣”环节中,长辫子老师一直在“卖着关子”:“这可不是一般的书噢,这是我自己做的一本书,奇怪的是,这本书居然没有名字。还是让我们打开看看吧!”“这是什么?我又为什么要画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我暂不揭开谜底,大家继续往下看。”“这又是什么?”“如果能有这样一枚钻戒,确实不错!接着往下看。”“牙齿如珍珠般美白,怎么听着像广告词?接着往下看”……没有一句肯定的话语,反倒是学生们的叽叽喳喳。因为一直得不到老师的明确答案,于是越发增加了猜想的兴致。版新课标强调“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珍惜个人的独特感受”“习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等。长辫子老师的欲擒故纵,打开了学生们的“话匣子”,学生们调集着自身所有的情感认知猜想着图画与老师个人之间的关联。与其说,这些猜测指向于老师,还不如说这些猜测都是学生的内心倾吐。课标强调习作教学中学生的“真情实感”,但多数时候学生的“倾吐”不是内心的真切感受,而是为了迎合某种既定对象(老师、家长或是某种群体意识)的要求,这样的“倾吐”自然成了“套话”“官话”“奉承话”“成人话”。长辫子老师不开口,抑或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真正开口,说实话,说想说的话。
让猜,吊足了学生们表达的“胃口”,更为后面环节中呈现配图文字规约学生言语提供了充分的前提,实在是长辫子老师的高明之举。
让画:在意象中学表达。
把内心的想法通过最适合的意象加以表达无疑是手工图画书的难点。“猜读激趣”环节中孩子们那么多自以为是的猜测足以表明:只有自己最能说清楚自己笔下的意象所指。在没有文字下,谁又能准确理解老师的图画“一轮满月”是指“笑起来像一轮满月”,“一串珍珠”是指“能说会道的嘴巴”,“一串音符”是指“我喜欢听音乐”……也许,这正是“手工图画书”的魅力之所在——多维度联想后的顿悟。长辫子老师正是通过让学生开火车读出图画书中的所配文字让学生们明白:每个人心中的表达意象都是不同的。事实证明,孩子们的领悟有深浅之分,表达意象有直白含蓄之别。“分享交流”环节中的五个学生,生1、生2的画面意象较直白,生3、生4、生5的画面意象较含蓄。直白的画面不需太多文字,甚至不需要文字,反之则赘;含蓄的画面必须要有文字,且要明白清晰的文字表达,反之则空。很喜欢这样的图文感觉:生3的“那只刺猬”——“我的头很像一只刺猬,摸着会感觉痛”;生4的“那三股风”(也像三簇长短不等的卷发)——“我喜欢周杰伦的歌,尤其是他的《龙卷风》”;生5的“生长的幼苗”——“我的内心正在蓬勃生长”……与其说喜欢这些同学的画面意象,不如说佩服这些同学对手工图画书的精髓领会之深。生5汇报后,有学生指出“这本图画书的最后一句话有些看不懂”。的确让人难懂,长辫子老师做了很适切的补位:“虽然最后一句话有些同学不太理解,我却非常喜欢。在我看来,生命是美好的,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在蓬勃生长,包括内心的渴望、梦想。”也许,让生5来聊聊创作这幅图的意象与表达,不一定能说出长辫子老师的这番有诗意的话语,但一定能说出相似的感觉。因为从画面意象到文字表达之间,生5是有思考的,留足了空白。我不同意有人说图画不是言语训练,我以为图画是无声言语的表达,有时比有声言语来得更鲜活,更有空间,更富张力。
让画,给了学生充分的心里言语的时空,让表达来得更安静且更有深度。
让评:在斟酌中学表达
通观全课,真不能发现长辫子老师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似乎与她的手工图画书自传中的描述有违。谈话导入环节,当学生介绍完自己时,只一句“她的自我介绍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猜读激趣环节,除了极具简洁的“这是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个东西?”之类的话语,别无它语;揭示内容环节,一句话也不说,八个学生开火车就完了;分享交流环节,极具简单的“我同意你们的建议”之类的几句话……纵观老师话语,几乎只出现在课堂的起承转合点,习作指导课老师怎能如此吝啬言语呢?罕见。但细读全课,习作指导几乎又无处不在:
生:我觉得她在介绍外貌特点的时候,顺序有一点乱。
生:我觉得“长辫子老师”这个书名最有特点,因为老师的辫子很长,一般人没有这么长的辫子。
生:我建议他把叙述顺序稍微调整一下,比如图6的内容属于外貌描写,可以放在前面介绍。
生:严艺凡的特点非常鲜明,尤其是喜欢蓝色这个特点,贯穿了这本书的始终。
生:王星的图画书很完整,有封面,还有封底。
生:王星画得很好玩,书中的人看上去好幼稚,书中的语言也很简洁。
生:刘俊贤的书好像没写完。
生:和前面几位同学相比,他的话更简短。
生:建议王子希把图2和图1的顺序对调一下,先介绍他的外貌特点,再介绍他的习惯特点。
以上话语如果不标明学生所言,断不会被认为是学生之语,句句在行,如出师口。陡然间,明白了长辫子老师原来在故意封口,旨在“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版新课标)。难怪她会甘心少说话,不经意间几乎被学生言语所淹没,课堂只看见飘逸的长辫子,不闻其声。以老师言语之少换得学生们的言语之多,这不正是习作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