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白血病患者上遗书:谁来拯救我父母—中华励志
新华北京12月4日电(“新华视点”张严平吕诺)他爱唱歌,是羽泉的忠实歌迷;他爱篮球,是姚明的铁杆球迷;他还爱读武侠小说,爱看战争大片,爱穿粉红色衬衫。2010年元旦,他对朋友吐露了新的愿望,这一年他想谈一场恋爱……22岁的年龄,就像刚刚蹦出地平线的太阳,充满了生机与梦想。
然而,不幸从天而降,白血病夺走了他的一切,连同生命。
离开人世前的28小时,他以口述的方式托朋友在上发表了一纸“绝笔”信——“谁来拯救我的父母”。那是把心揉碎了吐出的文字:“……世上不幸的人不止我一个,我想通了生死,所以我不遗憾。只是感恩于父母,心里反覆,没有了我,他们该怎么继续活下去。”
许许多多读到信的人落泪了。人们感动着,震撼着,无数素不相识的男女老少,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个年轻生命的“绝唱”,为变得越来越物质的世界,投下了一片美丽得让人心痛的温暖。
他叫顾欣,一米七八的个头,有一双清亮的单眼皮的大眼睛,在朋友眼里是一个开朗单纯、浑身散发着阳光气息的大男孩
今年5月8日,大学毕业在北京搜房工作了仅仅两个多月的顾欣,因鼻腔突然流血不止,在中日友好
医院查出患有白血病。那一天,他哭了,对一位朋友说:“我自己不怕什么,就是担心我爸妈怎么办?”
顾欣的担心,很快便成为严酷的现实。
他的父母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个农场的下岗工人。这些年,他们靠着辛苦操持的一个小废品收购站供儿子在北京读完了大学,眼看孩子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他们想,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
那个晚上,接到儿子患病的消息,他们的心像被撕成了片片。
父亲揣上家里仅有的8000元钱匆匆赶到北京,母亲后脚又揣着从亲戚那里筹集到的8万元钱,也匆匆赶到北京。当他们站在儿子面前时,想哭,却不能哭出来。儿子灿烂的笑脸像春风吹过他们的心底,他们笑了,却把眼泪默默地吞到肚里,心里反复嚼着一句话:“倾家荡产也要治好儿子的病!”
他们真的是倾家荡产了。
第一个月,他们带来的钱全部花光;第二个月,他们回去卖掉了不大的住房和赖以为生的废品收购站;到第三个月,他们只能靠借贷款了。很快,他们背上了20多万元的债务。当借钱都已经没有着落的时候,父亲甚至想到了卖血、卖肾……他对医生说:“身上有两个相同器官的,都切一个,留一个我好活着,照看我的孩子。”
很少动感情的医生,眼睛潮湿了,他说:“你们的健康会给孩子更多的安慰。”
聪明的顾欣从父母疲惫和焦虑的面容上,体味着他们点点滴滴的心思。面对自己高烧长期不退、口腔开始溃烂的身体,他似乎听到了从远处渐渐驶近的死亡列车。那一刻,他出奇的平静。当命运注定他此生不能再为父母尽孝,他唯一的渴望就是把未来生活的光亮尽可能多一点再多一点地留给父母。
当他的病情又一次反复,医生要与病人及家属讨论新的治疗方案时,他说:“不必找我父母,我来做主。”
在骨髓移植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案中,他没有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对一位病友说:“我打听了,骨髓移植没有50万元下不来,而且手术中有突然死亡的风险,这两样我父母都受不了。保守治疗虽然复发可能性大,但费用少得多,即使慢慢死去,父母也不会感到太突然。”接下来,在保守治疗中是用对病情缓解率达60%的进口药,还是用缓解率只有30%的国产药,他再一次选择了价格便宜的后者。
这个22岁的年轻人,几乎是以自己生命的加速燃烧,减少父母不堪的重负。他更以这燃烧的生命火花,为父母送上他最后的温暖。
父母在北京的临时住处离医院有4里路,为了节省每趟来回4元钱的车费,他们总是走着来走着去。顾欣劝不下,心酸。父亲回老家筹钱的日子,为了少让母亲往医院跑,又免她一个人在屋子里孤单,他便请同学把母亲最喜欢的电视连续剧《大长今》刻成光盘,送给她看。
病情严重时,他的口腔红肿溃烂,疼痛得无法进食,但那天吃饭时,看到母亲忧伤的目光,他立刻端起一碗粥,大口大口地喝下。母亲笑了,他也笑了,护士却把头扭向一边抹泪,只有她们知道,顾欣吃下这碗粥需要忍受多么大的痛苦!
母亲在儿子眼里总是最美丽的人,看着不到50岁的母亲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长满一头白发,他的心很疼。他去世前5天,执意让母亲染了头发,他抱着母亲高兴地大叫:“看妈妈多年轻!”
更多学会感恩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