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Rosachinensis)原产于我国,由于它绚丽多彩,香味浓郁,四时常开,被公认为“花中皇后”,博得了崇高的荣誉。古代,他在蔷薇(Rosa)这个大家族中和蔷薇、玫瑰(Rosarugosa)荼蘼(Rosarubus)齐名,称为蔷薇四姐妹。我国在多年前,已经把它们作为观赏花卉栽培了,并获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记载和歌颂。
宋代(11-13世纪)月季花异*突起,扶摇直上,一跃成为蔷薇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是当时重要的栽培花卉。中国月季花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选择、育种,培育出不少新的品种,具有花大、瓣多、色繁、味香、四时常开的优越性。
到了18世纪后半叶,月季花成为世界花卉的佼佼者,并冠压群芳,为欧洲所垂涎。因为欧洲人最喜欢玫瑰花,他们把月季、蔷薇、玫瑰花统称为Rosa,Rosa在欧洲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英国奉玫瑰花为国花。
年斯氏中国朱红(SlatersgrimsonChina)等月季花品种经印度传入欧洲。当时,英、法两国交战不休,但为了保护中国的月季花品种能安全的由英国传入法国,双发达成了暂时停战协议,并由英国海*护送月季花,渡过英吉利海峡,交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皇后,栽于玛尔梅森月季园中。
18世纪后半叶,法国青年弗兰西斯.梅伦,用中国月季花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深得国际园艺界赞赏的玫瑰花新品种---“*金国家”。由此可见,中国月季花在国外受到了何等的珍视,也说明当时中国月季花确实具有欧洲蔷薇无可比拟的独特风韵。此时期欧洲蔷薇花小、色彩单调、无香味、一年开1次花,虽经无数园丁成千上万次的杂交,但都没能获得成功。
自年中国月季花远离故土,作为东方的文化使者,西行漫游,和欧洲的蔷薇结成了姻缘,优秀的杂交品种纷至沓来,层出不穷,使世界月季花的发展出现突破性的转折,月季花坛上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
对此,英国植物学家麦克因蒂尔(JamsMcLntyre)在他著的一书中说:“中国月季花无论野生的或是培育的,都极为健强,而且品种繁多,植物学家相信,中国是这些植物的发源地”,“毫无疑问年后中国月季花在英国安家落户,而开始发生了影响。”格莱斯(E.B.Le.Grice)在他著的一书中说:“当我们追溯培育月季花的先辈们的工作时,他们能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杂交,决不是偶然地碰上了运气。这些被选中的品种,都是经过人类几千年的培育,到使用时都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原始野生水平。中国的园丁以无懈可击的技艺和细心所培育的植株,使得育种学家能在很高的水平上开始工作”。由以上看来,我国在18世纪已培育出很多优良的新品种,而且在月季花育种上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据历史考证及当地世代农民的传说,在明代洪武年间(-年),从四川地区向山东地区有一次移民活动,与四川移民同时到莱州的有一对青年夫妻,迁移到莱州城北花园村定居,他们俩自小热爱养花,离川时把他们家中培养的月季花苗带上,路上虽经千山万水,对月季花苗照顾的无微不至,到了莱州仍生机盎然,遂栽于园中。从此,月季花便开始发展起来了,以后该村就叫花园村,此乃莱州月季花的起源及花园村的由来。由此看来,莱州月季花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了。
明朝时期,莱州月季花已逐渐由花园村向外扩散,形成了小规模批量生产,在莱州地方志中,有当地物产----月季花的记载。到了清朝时期,莱州时称花县,月季花已蜚声华夏,名声大震。相传清皇廷曾把莱州月季花作为皇宫、御花园的主要栽植花卉,每年莱州府衙从花园村挑选最好的月季花向清王朝进攻献花。到了清朝末年,月季花已逐步发展到三教村、林家村等村。花园村徐寿裕养月季等花卉40多亩,宋衍义养月季等花卉30多亩,全村多户,户户养花,面积达多亩,三教村、林家村养花者有20多户,总面积70多亩,月季花远销江南一带,通称“山东月季花”。
当时,江南一带,由于外国月季花的入侵,山东月季花的销路受到很大影响,最后不得不放弃南运,而转销东北各省。首先是林家村林嘉先得儿子林卷,打开了东北的销路,经常赶着毛驴驮着月季花,向大连、哈尔滨、佳木斯一带送货,一次往返40多天。林卷是养花的能手,在花卉造型艺术上很有造诣,而且有独到之处,故在东北一带有点名气,东北养花者一般都知道莱州的林卷。
莱州处于莱州湾畔,多自然港口,莱州月季花除自陆地外运外,也从莱州港口运往全国各地。
莱州月季花在解放前,都是小农经营,个体农户从事花卉生产,而且大部分是祖辈世袭,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种植业。如花园村的徐寿裕养花,传给他的儿子徐忠信继续养花。林家村林嘉先得儿子林卷子承父业,林卷又把养花技术传授给儿子林成云。莱州养花的传统就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世代相传,永续业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